码头岸电电源与可再生能源融合应用:绿色港口发展的关键一步

发布日期:2025-05-22 11:40    点击次数:180

近年来,绿色港口建设已成为我国推进低碳交通体系的重要一环。随着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深入推进,码头岸电系统的建设步伐不断加快,而将岸电系统与可再生能源深度融合,正成为推动港口清洁能源转型的重要方向。

一、岸电系统的意义

传统的船舶靠港期间通常依靠船上柴油发电机提供电力,这不仅带来大量碳排放,还产生氮氧化物、颗粒物等多种污染物。根据《中国港口绿色发展报告(2023)》,船舶靠港期间排放占其航运周期碳排放总量的约15%。岸电系统则可以在船舶停靠港口时提供陆基电力,减少船舶排放,提升港口环保水平。

二、可再生能源的接入价值

将岸电系统与光伏、风电、储能等可再生能源系统融合,不仅可以进一步降低电力供应过程的碳排放,还能在港口负荷不稳定或电价波动时提供调节能力。

以上海洋山港区为例,该港区已建设12MW光伏项目和5MWh储能系统,为其岸电系统提供清洁电能。数据显示,该系统每年可替代电网购电约1450万千瓦时,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.2万吨。

三、融合模式探索

当前港口多采用以下三种融合模式:

离网式独立供电:适用于偏远小型码头或不具备电网接入条件的区域,以光伏+储能+逆变器为核心构建微电网供电。

并网型混合供能:光伏、风电等与电网并联,通过能量管理系统智能分配岸电负载。

V2G互动式:部分电动车、AGV车辆参与到能量管理中,实现车网互动,为岸电系统提供削峰填谷功能。

四、挑战与对策

尽管融合潜力巨大,但仍面临初期投资大、系统调度复杂、电价机制尚不明确等问题。对此,可通过政策支持(如岸电使用补贴)、分时电价设计、区域性综合能源服务商的引入来逐步完善商业模式。

五、发展趋势与展望

据《2024全球港口绿色电力发展白皮书》预测,到2030年,中国主要港口岸电接入率将达85%以上,新能源与岸电融合项目装机将突破2000MW。未来,结合大数据调度平台与智能EMS系统,港口将具备更高的自供能能力,实现能源自循环。

码头岸电与可再生能源的融合不仅是绿色港口建设的关键路径,更是智慧能源系统向港口场景渗透的典型案例。通过多能协同、数字赋能,港口能源正从“用得上”迈向“用得好”的新时代。